百色新聞網平果12月25日訊(通訊員?梁亮)固定資產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,是反映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,抓項目、擴固投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直接動力,是增強發展后勁的根本途徑、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手段。近兩年來,平果縣面對依然復雜多變的經濟發展形勢,深化認識投資拉動對全縣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,緊緊圍繞目標任務,早謀劃、早部署、早推進,突出重點、把握關建,采取強有力措施,務實推進固定資產投資工作的落實,固定資產投資保持了快速的增長態勢,切實為經濟社會發展夯實基礎、積蓄后勁。據統計,2017年度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5.96億元,同比增長11.1%,總量排全市第一;2018年1-10月份,全縣完成投資73.74億元,同比增長8.1%。
高度重視,明確責任。投資工作是縣委縣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,是推進全縣經濟工作的重要抓手。平果縣把投資工作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,實行目標倒逼機制,構建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。一是縣委、縣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過問、親自部署,縣政府分管領導直接聯系推進。二是把投資目標任務細化分解到季到月到單位,實行各鄉(鎮)、各部門領導“一把手”總負責,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的投資目標責任制。三是將投資任務納入單位績效考評指標,并列入縣委、縣政府重點督查內容。
加強協調,理順機制。投資工作是一項系統性較強的工作,涉及面廣,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尤為重要。平果縣不斷加強統籌協調,注重上下聯動、左右溝通,確保工作運行順暢。一是由統計部門負責對全縣項目入庫材料的指導培訓和收集匯總,并以短信形式及時反饋入庫情況;發改部門負責配合統計部門對全縣5000萬元以上項目進行入庫指導;縣直各單位和各鄉鎮負責本行業、本單位、本鄉鎮500—5000萬元項目進行組織入庫。二是要求統計部門和發改部門保持密切聯系,并及時與上級對口部門加強跟蹤對接,做到互通有無。三是堅持每月由縣分管領導牽頭召開投資工作例會,分析形勢、解決問題,有效夯實了固定資產投資工作高效推進機制。
此外,平果縣采取多種方式,強化措施,推進項目落實。
抓好項目的策劃包裝。緊盯政策策劃包裝項目。主動研究國家和自治區投資方向和重點,找準國家和自治區政策與平果縣實際的結合點和切入點,瞄準有增量的投資領域策劃包裝項目,把政策轉化為具體項目。利用產業優勢謀劃項目。把平果特色資源和優勢產業作為選擇項目的著眼點和立足點,依托鋁產業、門窗業、家具業、特色農業、商貿物流業等產業來謀劃一批精深加工項目以及配套項目。圍繞PPP策劃包裝項目。對投資規模較大、需求長期穩定、價格調整機制靈活、又適宜市場化運作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類項目試點采用PPP模式建設。四是圍繞招商引資策劃包裝項目。突出精準招商、以商招商,派出精兵強將到沿海發達地區駐點招商引資。2017年,重點策劃推介鋁精深加工、農產品冷鏈物流等項目21個,總投資58.8億元,全縣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0.84億元。????
做好項目的前期工作。加大前期工作經費投入。將項目前期工作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,每年安排5000萬元以上工作經費專項用于項目前期工作。理清項目推進流程。制定項目實施流程圖,從項目的儲備、征地、前期、推進等一系列工作中,明確責任分工、推進時間節點,切實做好統籌協調,加快項目前期工作。加強土地儲備。集中力量利用一個月時間開展征地工作大會戰,共完成量地15000多畝,征地12000畝,確保重點項目建設的用地需求。同時,充分利用歷年來土地增減掛鉤指標盤活土地,保障在建項目用地,利用中鋁廢棄地進行開墾復墾5000多畝土地保障項目緊急用地。
破解項目的融資難題。全力向上爭取項目資金。積極主動與上級部門溝通對接,全面跟蹤項目入圍情況,及時做好后續服務。搭建供應鏈金融平臺。在民營經濟仍存在貸款難、融資渠道窄的情況下,平果縣政府平臺公司通過供應鏈金融,解決民營企業流動資金和項目建設問題,2017年總授信額度達5億元。定期組織開展金融工作座談會和政銀企對接會,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題。2017年,共幫助12家企業過橋轉貸36筆共3.09億元,幫助聯系申報“惠企貸”融資支持5400萬元,推進了礦業公司、豐宇公司等5家企業滿產達成,有效拉動民間投資。有效整合重組平臺公司。整合全縣水務、土地、森林等資產,將資產注入到平臺公司,并對6家國有公司進行重組,打造資產超百億元的城投和太照兩家平臺公司,并創新融資方式方法,破解發展難題。2017年,兩家公司通過發行企業債、銀行長期貸款、融資租賃、信托等融資渠道融資近20億元,為項目建設順利開展提供有效保障。同時,積極推進發債前期工作和中期票據工作。
強化項目的服務管理。優化服務環境。結合投資環境綜合整治年,實行“縣處級領導聯系企業”“項目聯審聯批”“先照后證”“首問負責”“限時辦結”等制度,提供“一站式服務”,開設重大項目審批“綠色通道”,真抓實干,馬上就辦,限時辦結,促進重大項目及時落地生根。制定完善制度。制定出臺重大項目管理暫行辦法、投資項目建設工作問責辦法和聯席會議制度等相關制度,推行總承包模式,對易發、多發問題環節進行規范管理,防止隨意變更設計和超概算、超支出,提高工程質量和效益。建立長效機制。實行“書記問效”,采取隨機抽查、現場點評的方式,直奔現場直面問題,做到項目問題在一線解決;實行“電視問政”,通過電視媒體與公眾面對面溝通交流,檢驗部門服務企業服務項目的滿意度,達到“紅紅臉、出出汗”的效果。推行“7355”工作法,不斷提高工作效率。四是實行項目動態管理。堅持“一月一督查”“一周一匯報”,采用“紅旗、藍旗、白旗”評比展示,對項目進度進行公開督查、定期通報。把項目建設工作納入部門年度績效目標管理考核,并作為推薦考核和組織部門選拔使用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,形成各級領導干部你追我趕、奮勇爭先的濃厚氛圍。